期次:第1638期       查看:30


  1956 年五一节,常溪萍和孟宪承等建校初期校领导与苏联专家合影。(左一)常溪萍, (右四)孟宪承校长,(右二)孙陶林第一副校长,(右一)廖世承副校长。


  师大人经常会说的 一句话,是我们曾经是 中共中央确定的全国16 所重点高校之一。客观 地说,在中共中央发文 确定首批全国重点高校 的时候,中国高等教育 远不能说是处在最好的 发展阶段。但是,因为华 东师大在全国高校的最接近其师生理想的 那个相对高度,是在这一年划定的,所以, 1959 年就成为我校历史上的一个闪耀着特 殊光芒的特殊年份。
  1959 年,常溪萍同志作为党委书记和 实际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在华东师大 已经任职5 年。
  从1954 年6 月到岗任职到1964 年11 月调任他职、1968 年5 月在校园内被迫害 致死,常溪萍在华东师大百折不挠的发展 道路上留下了鲜明印记,对华东师大作为 一所为迎接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 潮而创立的研究型师范大学的艰苦卓绝的 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是常溪萍同志诞辰百年,校党委 委托原校党委副书记吴铎同志主编了这本 纪念文集。文集主要收入了常溪萍同志身 前同事、战友、学生和他的亲友的回忆文章 和纪念文字,也包括了常溪萍同志本人的 一些讲话和文章,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呈 现了常溪萍同志的战斗一生,尤其是他献 给华东师大的那可歌可泣的十多个年头。
  常溪萍同志在生前曾被誉为“焦裕禄 式的好干部”;他的严以律己和以身作则,他 的脚踏实地和心系群众,他的远见卓识和坚 韧不拔,他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本文 集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事例作为佐证。常溪萍 同志的理想和信念、作风和情怀,虽然记载 在关于过去的人物和事件的回忆当中,却具 有超越特定时代的恒久价值和超越特殊环 境的普遍意义;常溪萍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不 仅是我们进行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且是 我们进行学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为新中国高教事业开拓者、作为曾 经在校园里与师生多年朝夕相处的高校领 导,也作为最后为捍卫他心目中的大学理 想而献出生命的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忠诚 战士,常溪萍同志也为我们书写了大学精 神教育的生动教材。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必须在虚心学习国际 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的同时,认真总结我 们自己的丰富深厚的高等教育传统。中国 高等教育有古代传统,也有现代传统;有学 术传统,也有政治传统。其中有深刻教训, 也有宝贵经验,有限于特定时代的内容,也 有值得永久珍惜的启迪。如何把维护办学 的政治前提与发挥办学的政治优势统一起 来,如何把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追求卓 越的学术目标统一起来,如何把履行领导 干部的岗位职责与服务人民群众的赤子之 心统一起来,如何把对组织纪律的严格遵 守和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统一起 来———这些看似宏大抽象的关系问题,对 常溪萍同志却是每天都要处理的基本现 实;为了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能真正心安 理得的回答,常溪萍同志进行了艰苦的探 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提供了感人的榜样。从这个角度说,常 溪萍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也是我们在大学 进行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
  常溪萍同志的许多老战友,怀着深深 革命情谊,谱写了常溪萍同志在革命战争 年代的光辉篇章。本校和校友中的许多老 同志,秉持历史和现实的责任感,为加强和 优化党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热情满怀地撰 写了怀念和弘扬常溪萍高尚品德和优良作 风的文稿。正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看到这 本文集如期成书。本书主编吴铎同志撰写 的前言,对常溪萍同志的事迹和精神的当 代意义,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诠释。在这里向 吴铎同志,向为本文集的完成做出贡献的 所有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