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携手向前

“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第十届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期次:第1648期       查看:44




  有人说,教育的魅力在于让每一个 孩子都拥有梦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 的组织构成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 这个地球村的时代中,不仅人与人之间 的联系愈加密切,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在 不断加深,彼此之间的合作亦在不断进 行。3 月9 日至11 日,“学校改进与伙伴 协作”第十届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此 次会议由我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所主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协办。会议延 续往届办会模式,以大会主论坛发言、平 行分论坛、现场参访为基本方式,参会人 员是来自两岸四地二十二所大学、二十 四所中学和五十九所小学的各个专家学 者及一线中小学的校长老师,共计二百 四十余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忘初心的基 础上,结合时代变化,将此次会议的主题 定为“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的过去、现在 和未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即将 过去,人工智能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为新时代教 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愿景和战略目标, 这要求学术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变革 的引领性,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梳理历史 经验、反思现实问题的同时,要有对社会 未来变化及教育未来发展的准确预判和 方向性把握。
  U- S 伙伴合作( University- School Partnership,简称 U- S 合作)是一种大学 与中小学的合作模式,即大学( U)与中 小学( S)之间合作展开教师教育的实践 模式,这种模式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纪 末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兴起于 20 世纪70 年代,欧美国家的大学与中 小学结为伙伴,合作探索中小学学校发 展问题的教育研究路向,对整个教育界 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这种模式,美国当 代教育学家古德莱德认为, U- S 伙伴合 作关系使两个不同性质的机构走在一 起,为自己的利益和追求解决共同问题 而建立的关系。这种关系最好的状态是 “共生”( Symbiotic)关系。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U- S 合作逐渐在国内扎根。近年来,在 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不断进行探 索,逐渐衍生出了 G- U- S、 U- D- S、 U- A- S等多种多元合作模式。会议中, 我校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回顾了中 国过去十年间教育的发展,并谈到此次 会议对于学生、学校、社会的重大意义和 前瞻性。我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所所长杨小微教授对此次会议的规模和 参会人员进行了统计和汇报,解释了此 次会议名称的由来及内涵,并向各位代 表的积极参与和智慧贡献表达了感谢。 最后,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伟先生 全面回顾了基金会参与此次会议的历 程,并代表田家炳基金会对我校团队表 示了感谢。在大会主题报告部分,来自北 京师范大学的卢乃桂教授,台湾的潘慧 玲教授、张素贞教授,香港的赵志成教 授、黄显华教授、汤才伟总监,东北师范 大学的吕立杰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的赵 明仁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地区及其团队 开展“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 推进教育变革的做法与经验。我校基础 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作为大会主办 方,同时也是教育研究的前沿阵地,将会 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渐在经验与理论 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
  梳理过往,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 与会专家学者总结出了共同体建设、集 团化办学、多方合作等模式。例如:凯旋 集团提出的“五联”共推的集团运行机 制,即教师“联聘”、学生“联招”、活动“联 办”、资源“联享”、中小“联动”;已经成熟 并在不断推广的东北师范大学 U- A- S 改进模式;不断受到各种好评的首都师 范大学 U- D- S 模式等。在过去十二年 的实践中,各种模式都在不断改进与发 展,大学、中小学、政府与地区之间的关 系愈发密切,在多方携手之下,过往为未 来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指明了方 向。
  立足现在,在不断探索以及经验的 分享中,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从宏观 角度提出了跨界的重要性、逻辑方法的 教育应用、现象学的体验研究等。中小学 通过课程项目合作,与大学建立紧密联 系,挖掘品牌特色,盘活了教育资源,调 动了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积极性,提 高了区域教育的竞争力,体现了现代治 理的理念。在学校的改革中,如何保温, 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借助跨组织、有网 络的学习,通过相互的交流以及经验的 分享,来不断激发热情,温度才能保持长 久。现如今,学习化社会愈发受到人们的 推崇,有专家认为改变学习的观念变得 尤为重要,观念的改变不但是学生自己 需要改变,老师更需要改变。与会者纷纷 提到,大学的价值观偏于理论化,而中小 学的价值导向则更加偏重于实践,当价 值观遇到冲突的时候,对话、寻求共同的 目标是最重要亦是最好的方法。在此次 会议中,乡村教育也是极为受关注的话 题,有学者提到,虚拟社区的 U- S 合作 的落脚点是乡村班主任工作,具体方法 就是与微信紧紧连接起来,同时结合大 学的优势促进其有条不紊地发展。
  放眼未来,坚定信念。2015 年联合 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 议程”,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 布了题为《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 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教育2030 行动 框架》的报告,中国大地上掀起“走向教 育现代化2030”的热潮。学校的改进其 实就是如何走向现代化,如何将核心素 养渗透到课堂中去,如何提升学校和教 师的内涵式的发展等等。在当今这个信 息化的时代,大数据的运用尤为重要, 跨界、跨组织亦是未来教育追求的方 向,部分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正在探 索无边界课程,为建立无边界思维工作 坊而努力奋斗。
  我校教育学部李政涛教授在最后的 大会发言中表示,好的学术会议应该是 留下深刻烙印的会、是直面现实的会、是 面向未来的会、是引领方向,具有领跑功 能的会。我们不仅仅要做到这样,在未来 的努力方向上要进一步读懂学生、读懂 教师、读懂学校、读懂时代,进一步探索 解决学校发展的内生力问题以及学生发 展的困境与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 学生和教师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责任,无论是大手牵小手还 是教育共同体,无论是发达城市面向未 来、面向世界的探索,还是乡村地区不断 进步迈向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虽然它们 的模式、机制、方法在教育学人的努力下 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对教育的关切始终 没有变。 U- S合作永远在路上,而我们 一直在携手前行。 (张秋霞)